2024年的中俄贸易额比去年又创了新高。最近,俄媒对这个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,并揭示了一个震惊的事实——大量俄罗斯的战略资源,正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。
据俄媒透露,去年中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有了显著增长。石油进口量上升了3%,金额冲到了624亿美元。而管道天然气的进口更是大幅提升,增幅竟然达到25%,总金额也达到了80亿美元,差不多占了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0%。
还真是个有趣的事儿,中俄之间液化天然气的交易情况看似复杂。从交易量的角度来说,中国对俄罗斯的进口增加了3%,但交易额却掉了4%。这就有点矛盾了,咋回事呢?这很可能说明,去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单价是有下调的。
此外,俄媒也注意到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矿石和精矿的增长趋势。他们的数据表明,去年俄罗斯对中国的铜精矿供应猛增了71%,总金额达到了14.7亿美元;而俄罗斯出口给中国的镍金属,按实际数量算的话也增加了接近30%,不过在交易额上却下降了7%。
同一年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约120万吨的原铝,这个数量跟前一年差不多,不过从交易金额上来说,确实上涨了25%,达到了35亿美元。可见,这种商品的价格是上升了不少的。
另外,中国还从俄罗斯进口了价格更高的浓缩铀235及其化合物。根据俄方之前的承诺,俄原子能公司将在2026年4月之前,向中国出口铀丰度达到30%的核燃料,这样一来,中国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向俄罗斯进口高价值的核燃料。
有增必减,减少的方面,俄媒主要提到了油脂类商品和贵金属。根据他们的说法,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价格下滑,导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油脂类商品的总价值下跌了差不多25%,合计大约为19亿美元。
与此同时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贵金属和珠宝的数量也显著减少,几乎下降了50%,最后的金额大约是11.7亿美元。其中,铂族金属的降幅格外明显,2023年的进口额为8.27亿美元,而到了2024年,仅剩1.95亿美元。对此,俄媒将这情况跟中国整体对这类金属的进口减少联系起来。
没错,要深入了解中俄贸易,咱们得好好梳理一下,能发现不少宏观层面下不易察觉的细节。这些细节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俄在各个领域的变化,甚至能让我们捕捉到全球的走势。
中俄贸易的现状,直接受到两国供需关系的影响。以中国对俄罗斯石油、天然气的进口逐渐增长为例,这两国在这一块儿的互补性非常强,预计这个基本态势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。所以,可以说,中俄在能源交易上的大规模合作依然会持续。
俄罗斯的铝出口情况也是热点话题。由于西方的制裁,俄罗斯的铝企面临着明显的利润压力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俄罗斯决定减少铝的产量,同时还保证能保住职工的工作。有趣的是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铝数量虽差不多,但价格却大幅上涨,这么一来,俄罗斯的应对措施好像还是见效的。
当然,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超级大国,都受到国际局势变动的挑战,因此中俄贸易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,确实反映了两国对未来的应对策略。
不管是石油、天然气,还是矿石、精矿,甚至浓缩铀235及其化合物,这些都是关键的战略资源。将这些资源紧急运送到中国,或许表明中国正在进行战略储备。面对美国和其盟友对中国的围堵加码,中方的这一举动意图显而易见。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措施,更是验证了中国的判断是准确的。
一上任,特朗普就把目光瞄准了格陵兰岛和加拿大。他这种明显的扩张欲望,除了想通过威胁营造谈判的优势外,确实也对这些地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充满了兴趣。最近,美国和乌克兰之间引发的矿产协议争论,也正好印证了这点。
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,他或许觉得单靠美元等经济手段来掌控全球已经不够了,他更想把实实在在的资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。虽然有些人质疑,想把这些矿产资源变现可不是个简单活,但提前掌握可能带来价值的地方,怎么说也算是明智之举。
这可能正好体现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对特朗普的看法,认为他就是个典型的房地产开发商。在特朗普心中,每一片土地都只能交易一回,要是他没拿到,那就得被别人占有。
显然,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,中国得提前做好准备。除了加大国内资源的勘探和开发,建立可靠的资源进口渠道也是应对的一条重要策略。而对于中国来说,俄罗斯可谓是个举足轻重的合作伙伴。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,中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